雲聲慢 - 第 6 章 修煉和私塾

方氏娘家是隔壁村的,家裏只剩一個十七八歲的幼弟叫方文,在春水鎮上的順風镖行做賬房。

春水鎮離桃溪村有二十多裏路,每到集日方氏就會将山上采的草藥、抓的山雞野兔送到鎮上賣了換錢,再在方文那裏住上一晚,第二天趕才回來。

姜玉和姜烨都很喜歡性情溫和的方小舅,每回方氏去鎮上都要跟着去,只是如今姜玉白日裏要去村口的私塾上學,才被落下了。

姜家的小院不大,除去廚房雜物房就只有中間并排的三間瓦房,堂屋吃飯待客,方氏帶姜葉住東屋,姜玉獨自住西屋。

姜玉把木桶提到廚房,找了只大木盆,将木桶裏連魚帶水的倒了進去,又從院角的水井打了水上來直到裝了大半盆,才放下木桶。

木盆空間大,裏面一條條手指長短的桃花魚游得歡暢,銀白的魚身泛着微微的粉色,像一朵朵的桃花瓣漂浮在水裏,十分好看。

當然也十分好吃,細嫩的魚肉只有中間一條骨刺,用調料腌入味,再用香油細細炸上些許時候,外脆裏嫩,油而不膩,咬上一口更是齒頰留香。

姜玉摸摸癟癟的小肚子,轉身一看,果然鍋裏悶着饅頭和白粥,還帶着餘溫。

就着饅頭喝稀粥,腦子裏想着油炸桃花魚,更覺得嘴裏索然無味起來,姜玉匆匆幾口吃完晚飯,才回到西屋。

西屋裏面陳設簡單,陳舊的木制家具樸素大方,只有在窗紗、被子上才有些鮮亮顏色,顯露出幾分小女兒的喜好。

姜玉從懷裏取出本書,在窗下的木桌前坐了,借着外面夕陽的餘晖溫習了一會兒學堂的功課。

等到天色徹底暗下來,才合上書,起身拉開衣櫃,從底下翻出一只扁扁的木盒。

打開木盒,裏面還是那兩樣東西,一塊三尺見方四角墜有流蘇的白色帕子,一本封面空白也無落款的薄冊子。

姜玉細細摩挲了許久,才将盒子合上又放回原處。

輕嘆了口氣,盤腿坐在床上,五心向天,放空心神,默念小冊子上學來的口訣。

“心歸虛寂,身入無為,動靜兩忘,內外合一……”

剛開始還在一句一句地默念,漸漸地就不再記得什麽口訣,而是本能地維持之前的狀态,只覺得一個個的字符像是化作了流星鑽入腦海,沉入心底。

耳邊所有的聲音都在遠去,她覺得自己就是一粒灰塵,一滴水,又覺得自己什麽好像都不是,整個世界都是空空的,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。

此時,窗外有團小小的灰影一閃而過,屋內的人沉靜在玄妙的狀态中,對此一無所知。

等姜玉醒來,天色已經大亮。

修煉了一夜,臉上卻不見一點疲色,反而神清氣爽。

這樣以修煉代替睡眠的方式,她已堅持了半年之久,只隔幾日才會睡上一覺休息,卻至今仍未達到冊子上所說的靈氣入體的境界。

想到這裏,不禁也覺得有些氣餒。

轉念又想,自己雖然沒能靈氣入體,但這半年來力氣卻一日比一日大,身手也越發的靈活敏銳,這都是實實在在的。

于是又提起精神來,起床洗漱一番,抓了兩個冷饅頭做早飯,才去了私塾。

……

出門走大約一盞茶的功夫,臨近村口,就聽見有稀稀拉拉的讀書聲傳來,童音稚嫩。

掩映于灼灼桃林之間的正是桃溪村私塾,私塾坐落在桃溪之畔,白牆黑瓦,環境清淨宜人,學舍明亮寬闊。

夏國風氣開放,女子也可入學讀書識字,雖不如男子能科考出仕,但學會寫字算賬也是好的。

而女子入學通常也只能到十歲,年紀到了便要退學。

桃溪村私塾中除姜玉外還有三個小姑娘就讀,而這三家無一不是村裏殷實的富戶。

只有姜玉是個例外,姜家的條件只能算是勉強,與富裕還有很大一段差距。

姜玉曾聽村裏的長舌婦們說方氏異想天開,見閨女模樣長得好就想着送去學字,以後好攀高枝。

雖然不知道攀高枝是什麽意思,但看那些人的神情就知道不是什麽好話。

姜玉知道以家裏的條件,方氏送自己入學有多麽不容易,但她能做的也就是在私塾裏好好地學,回家再把課上學會的一點點的教給弟弟。

好在姜玉自幼聰慧,幾乎可以說是過目不忘,功課學得好,弟弟也教得不錯。

只是每日眼巴巴地看着姐姐和村裏其他孩子都去私塾,六歲的小葉子心裏依然十分羨慕。

走進學舍,學裏的孩子們基本上都已經在座。

陶子瑜看見姜玉進來,連忙撇過頭去,只是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,像是害怕,又像是有些心虛。

姜玉挑了挑眉,也沒在意,徑自回了自己的座位。

剛翻開書冊看了一會兒,先生就進來了,後面還跟着三個孩子。

姜玉詫異的看了一眼,其中一個不正是昨天遇見的那個夏什麽嗎。

私塾的先生是個上了年紀的老童生,性子刻板的很,今天卻與平日裏很是不同,一張皺巴巴的臉幾乎笑出了花來。

先生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,總結下來有兩點。

其一,私塾裏來了三位新同窗,大家認識認識,日後互幫互助,又讓新來的同窗自我介紹一番。

姜玉也終于知道了那個夏什麽的全名,叫夏元辰,十二歲。

其二,先生家裏有事,今日大家就在學舍自習,不想在學舍自習的也可回家自習。

先生說完就颠颠地走了,背影都透着喜氣。

有人疑惑道:“先生今天怎麽好像特別高興?”

立刻有人答:“我知道我知道,先生家的兒媳婦好像要生孩子了,昨天半夜就把我奶和我娘喊去幫忙。”

回答的是姜玉的後排,性子有點咋咋呼呼的,他祖母是十裏八村有名的接生婆,據說是祖傳的手藝。

先生家就在村子裏,他家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,三代單傳,兒子如今已經年過而立,兒媳婦才生第一胎。

這些姜玉都只是在腦子裏轉了轉,并沒有放在心上,她一邊默默地收拾東西,一邊在想着心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