嬌顏至寵:王妃修煉手冊 - 第 57 章 文韬武略與定國安邦
道士臨走前拿出一本書交給他,說這是一本奇書,只要把這本書讀好了,封侯拜相易如反掌。
張大勇小心翼翼地接過書,翻了翻,一個字兒也不認識。道士拈着胡子笑道:“将來傳給兒子吧,孩子總不能跟你一樣打一輩子獵吧。”
張大勇茅塞頓開,把這寶貝書包了好幾層,小心地藏在了櫃子裏。
一年後,張大勇的媳婦給他生了一對大胖小子,張大勇樂得合不攏嘴。媳婦讓他給孩子起個名字,張大勇想起了道士的話。
兒子将來是要封侯拜相的,名字可不能随便起,于是咬咬牙,揣着五兩銀子去了京城。
在京城轉了半天,終于找了一個看起來有學問的先生,報上生辰八字。先生眯着眼睛掐了半天手指,提筆寫下了兩名字:張文韬,張武略。
先生指點着兩名字,大聲說好:“文韬武略,治國平太下,大将之才也!”又免費贈送了倆小名:阿文、阿武。
張大勇喜出望外,這京城的先生學問就是多,這兩名字起得非常合心意。
從此,文韬、武略就有了名字了。
這兩名字一叫出去,全村人都笑翻了,村裏的人再看到張大勇就笑着打趣:“張大勇,你想當官想瘋了,咋不叫張安邦、張定國呢?”
張大勇一拍大腿,十分的懊惱:“對呀,我咋沒想到呢,早知道就不用花五兩銀子了。”
衆人被他氣得哭笑不得。
張大勇真心覺得安邦、定國更有魄力,想改名字又覺得五兩銀子白花了。糾結了半天,終于一拍腦瓜:“兒子就叫文韬、武略,安邦、定國留給孫子用。”
張大勇為自己的聰明才智沾沾自喜,一旁的村民看了個目瞪口呆,這張大勇還真敢想。
後來,張文韬張武略慢慢長大,張大勇除了教他們練武打獵,還把他們送到張秀才家裏學識字。文韬武略兩兄弟在村裏一走,後面就跟一幫小屁孩,邊拍手邊唱:
張文韬、張武略,不打獵,去當官,
安不了邦,定不了國,皇帝讓他們快滾蛋,快—滾—蛋!
兄弟兩人氣得去追,小孩兒們一哄而散,二人無精打采地回到家,埋怨他爹起這麽個名字。
張大勇卻不以為然:讓他們等着,我兒子将來一定有出息。
回頭打開櫃子去拿他的寶貝書,結果打開一看,那書早被蟲子啃成了紙屑了。
張大勇頓時傻眼了,懊悔地兩天沒吃下飯,兒子好好的前程讓自己給毀了。
文韬和武略卻無比輕松,終于不用被他爹逼着去識字背書了。
張大勇傷心了兩天,終于不再糾結,一心一意教兒子練功打獵。
幾年後,兄弟兩人長成了壯實的棒小夥兒,比張大勇還高出了半頭。就在張大勇以為兒子也會像自己一樣當一輩子獵人時,事情出現了轉機。
有一回,兄弟二人跟着張大勇進城賣山貨,遇到一幫地痞想要強買。張家兄弟當然不幹,地痞仗着人多上來就搶,文韬、武略動了手,把一幫人打得落花流水、抱頭鼠竄。
那天正巧易征鴻路過,見這兩少年功夫不錯,身手幹淨利索,就喜歡上了,亮明身份後問二人是否願意當他的侍衛。
兄弟二人猶豫不決,張大勇忙上前替兒子應了下來。
給四皇子當侍衛,這是天上掉餡餅的機會,倆傻兒子還猶豫,這到底是不是他張大勇的種?
後來,文韬、武略便成了易征鴻的侍衛,由于二人穩重心細,不久後就成了貼身近衛。前幾年,武略又被送去軍營歷練,成了一名校尉,可見王爺對他們的賞識。
自從兩個兒子成了四皇子的貼身侍衛,張大勇心裏那個美啊,腰板挺得那叫一個直。雖然與封侯拜相差了不少,但也是吃皇糧、拿皇饷的人了。
村裏人無不羨幕,有幾個甚至琢磨着給孩子改名字。這幾年提親的人更是絡繹不絕,只是這兩兒子像是商量好了似的,一律不應,急得張大勇恨不能抓倆兒子回去成親。
如今大兒子的親事終于有了眉目,怎能不讓張大勇高興?他急急地同溫洛告別,要盡快趕回去把這一好消息告訴老婆子。
**
文韬轉了一圈,也沒想到合适的人,垂頭喪氣地往回走,罷了,大不了讓老爹罵他一頓消消氣吧。
突然不遠處閃過一個人影,青衣白裙,好像是夏茉。
他一拍腦袋,怎麽把夏茉忘了呢,這些日子,就數和夏茉說話最多,夏茉看起來幹練爽快,也好說話,找她救急肯定行。
文韬深吸了一口氣,加快腳步走進觀潮閣。
跨院裏,夏茉剛從庫房幫溫洛拿了些紙張,聽到屋外有人叫她,忙放下東西走了出去。見到文韬輕輕福身:“張大人,有何吩咐?”
文韬尴尬地摸了一下鼻子,想了想措詞:“我爹前來逼婚,我實在沒辦法,想請夏茉姑娘冒充我的未婚妻去見一見我爹。”
文韬臉越來越紅,聲音越說越小。
夏茉從沒見過如此害羞的文韬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看,最後終于忍不住噗哧一聲笑出了口。
文韬有些惱怒,頓時黑了臉:“不願意就算了。”說完扭頭就走。
“哎,等等。”哪有這麽求人的啊,夏茉斜了他一眼,“我跟你去就是了。”
文韬忽然覺得不好意思,只好一拱手:“多謝夏茉姑娘。”
夏茉微微一笑,不再出聲。
文韬領着夏茉來到門房,與正要回跨院的溫洛走了個對頭,溫洛正低頭琢磨剛才的故事呢,想不到文韬木讷,他爹倒是有趣得很。
“小六子,我爹呢?”文韬看看門房裏空無一人,不由奇怪,他爹怎麽突然不見了?
“噢張爺,老爺子剛才走了。”
走了,就這麽走了?不對啊,這太不像他爹的風格了,難道又要出什麽幺蛾子?